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有一条承载着两岸人民希望与幸福的河流 —— 涂乍河。
作为酉水的一级支流、沅江的二级支流,它总长52.66公里,流域面积581.55平方公里,流经保靖黄金茶古茶园、苗祖圣山吕洞山等地。
过去,涂乍河存在防洪标准低、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河湖管理落后、水生态环境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在当地政府、水利部门与苗乡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蜕变为国家幸福河湖。
作为涂乍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单位,省水电设计院公司用“六把钥匙”,解锁涂乍河幸福河湖。从方案编制时的反复踏勘,到施工中的技术支撑,再到建成后的效果评估,全程深度参与,将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的美好蓝图,转化为苗乡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生态护岸会"呼吸"。针对山区河道易滑坡的特点,省水电设计院公司创新采用“阶梯式生态挡墙 + 格宾石笼” 组合方案。挡墙预留的生态孔内填充本地泥炭土,播撒鱼腥草、狗牙根等乡土植物,既解决了边坡稳定难题,又为蛙类、鸟类打造了栖息地。护岸曲线与山体轮廓的自然衔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河岸的原生风貌。
鱼鳞坝里藏"三心"。三座新建的鱼鳞坝坝体设计成苗家银饰的波浪造型,兼顾 “安心”—— 新增的冲砂孔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舒心”—— 跌水景观成为村民休闲戏水之地;“爱心”—— 特意增设的鱼道让被阻断的洄游鱼类重新贯通,监测显示,项目建成后河道鱼类种类较之前增加了7种。
智能系统变"管家"。设置了8处AI监控站24小时识别垃圾倾倒、非法采砂,2套无人机机场每日自动巡河,同时水质监测点实时传输pH值、溶解氧等数据,所有实时监控数据接入由省水电设计院公司联合南科院研发的终端系统,实现了河道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管护效率因此提升了3倍。
茶旅融合谋"共富"。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方案深挖 “水利 + 产业”潜力,通过整修河坝保障保靖黄金茶灌溉水源,同时结合乡村旅游与露营需求,对滨水滩地进行规划整修。由此打造的茶文化旅游步道,既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水利知识、体验茶叶制作的好去处,更以水利设施为纽带串联起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治水成果切实服务于乡村振兴。
文化符号串"记忆”。从河岸边的苗族水利谚语石刻,到融合“接龙舞”元素的亲水平台,方案将民族文化符号嵌入每一处细节。省水电设计院公司的设计师们走访12位苗族老人,把传统筑堰技艺的智慧融入现代设计,让新建的文化广场既成为村民议事场所,又成为非遗展示舞台,成为传统与现代、水利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生动载体。
防洪灌溉双"保险"。通过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等设计,补齐防洪短板和保障水资源。将沿岸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同时整修9座河坝以提高灌溉水保证率,让干旱季节的茶园仍能得到稳定供水。今年春旱期间,供水系统保障了约 8000亩茶园的收成。
如今的涂乍河,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Ⅱ类,岸边新增的6公里彩色步道串起了4个苗寨,流域沿岸4个乡镇约13.02万人受益,村民们傍晚在河边跳摆手舞已成常态。
编审:陈南松
审核:孟 熊
审定:周中华
责编:陈南松
来源: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